为什么结婚后感觉不到幸福,结婚没有喜悦感正常吗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很多朋友都在婚姻里缺乏幸福感。每个人都很希望自己的婚姻是可以长长久久一辈子的,但是缺乏了幸福感,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1

缺乏自信

在婚姻中的这种缺乏自信,并不是说对自己真的不自信,而是一种在婚姻上过于盲目的,怕失去的行为意识,常常把自己陷入忧心忡忡的情绪中。通常会表现的行为有,翻看对方手机,查看对方聊天记录,对事情刨根问底、死缠烂打,甚至严格的管制对方钱财等等。

其实这些行为表现,看似很在乎这段感情,但实质是一种在潜意识中对对方的不信任,为什么呢?因为外面太多的人都出了问题,所以就会把这种潜意识的影子,笼罩在对方身上。

这不是一种理智的做法,而且是导致婚姻不顺的重要因素,就算你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也要正确的去塑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或大家明确出一个可达成共识,或不可超越的界限。不要忘记,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平衡,那就容易出问题。

虚荣心过重

在生活中提到虚荣心,估计不管男人女人,或多或少在其内心中都会存在,佛洛依德不是说过嘛,虚荣心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自尊而采用虚假方式来得到满足的一种不良心理。适当的爱慕可以增加斗志,但过了就会变得虚荣。婚姻中的虚荣心理,最常见的表现为攀比心、自我不易察觉的嫉妒,对外表、学识、身份、资产等过于看重等。

这些心理,看似和另一个人无关,但都会无形中拉开两人的距离。比如攀比心,易在无形中拿对方与其他人比较,有了比较,就有强弱,有了强弱,心理就自然出现落差,这是一方面。嫉妒也是一样,适当的存在是动力,过了就是对自我的否定,这种心理也是导致婚姻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何必去轻易否定自己呢,命运多变,盛衰无常,只要两人同心齐力,目标总会得到实现的,又何必把时间耗费在不必要的问题上呢,对吧。所以虚荣心是一把双刃剑,就得看你自己怎么去使了。

缺乏包容

没有包容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不止是婚姻,亲情、友谊也是如此。所以这首先是处事层面的问题,其次才是婚姻中的问题,对于单身的人来说,择偶的时候,这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点。在婚姻生活中,避免不了日常琐事、锅碗瓢盆等内在环境对婚姻的影响,洗衣、拖地、买菜、做饭、刷锅洗碗、带小孩,这些都是生活日常,一个人是无法担负的,包容,其实就是在这些问题上相互的理解与支持,这是相互的,让一个人负担,从行为和心理上都无法达到平衡。

其次,也难免会出现外在环境对婚姻的影响,如父母、婆媳、亲戚、朋友、事业、社会环境等因素,若是这些方面彼此缺乏包容,都站在自身的立场考虑,那出问题也是必然的。

一味妥协屈就

婚姻中一味的妥协与屈就,也会导致幸福感的下降。这也许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痛的问题,因为发现很多时候,发生这样的事,表面上看不是自己造成的,但实际上又与自己相关。

曾经不当的选择、草率的决定、随意的许诺,以及发生问题后找不到好的方法去处理,而存在观望、期待对方转变的心理等,这些都是导致在婚姻上容易一味妥协屈就的原因。(当然,完全因为太爱对方,而心甘情愿屈就于对方的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2

沟通不畅的婚姻不幸福

男人和女人相互了解的方式就是语言上的交流沟通,这是增进两个人感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男人和女人在婚后坐下来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两个人的误会、隔阂也就会越来越多。

男人不知道女人心里想什么,就是每天机械地做着分内的事情;女人不知道男人心里想什么,就是按部就班地过着平淡的日子。男人没有犯错,女人也没犯错,可是婚姻就是感觉不幸福。这都是两个人缺乏沟通造成的。沟通是男人和女人打开彼此“心门”的钥匙,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精神上的共鸣,婚姻幸福也就无从谈起了。

经济基础薄弱的婚姻不幸福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说男人和女人的婚后生活只能是保证基本的温饱,那两个人生活的主旋律可能都是以“挣钱”为目标了,这样的婚姻生活也可以说是真的很不幸福。

经济基础决定了男人和女人可以享受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如果总是处在一种缺钱的状态,那肯定会影响婚姻的幸福感。当然,经济基础也要有个度,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可以了,过高的要求会让男人不堪重负,从而导致婚姻更加不幸。

婆媳关系不好的婚姻不幸福

都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婆媳关系就是结婚后女人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家庭关系,并且有很多家庭都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个问题,从而导致了婚姻的不幸福。

让之前不太熟悉,且差着辈分的两个女人和谐、融洽地相处,确实有些难度。但是如果做丈夫的能够协调好其中的关系,那对婚姻的影响也将会降到最低。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3

一、无奈结婚,是被父母逼得

父辈那一代,男人结婚是怕娶不到老婆,女人结婚是找个男人养着,那时候结婚的目的很明确。而,现在的社会没结婚的早已像夫妻一样同居,男人不再怕没有女人同床而睡。女人也有自己的工作,有能力养活自己,也不怕自己没钱花。

社会在进步,女人的地位在提升,因此很多男男女女都不愿太早结婚,都像个大孩子一样玩耍。结婚后要生孩子养孩子,压力暴增。结婚后就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撒娇了,该自己承担了,他们怕,怕自己无法承担。

但是,所有的怕都无济于事,年龄大了结婚是趋势,你要是不结婚首先着急的是父母,其次你还有承受旁人异样的眼光。

无奈之举,只能硬着头皮结婚,可是这样的婚姻怎么可能有幸福可言呢?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开始!

二、男人工作,女人也在工作

以前的社会“男耕女织”,女人只负责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出去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所以那时候女人的地位特别的低,经济不能独立,思想就不能独立,什么都要听从男人的安排。

说来也奇怪,那时候的女人她们是幸福的,愿意听从自己的男人,无怨无悔的跟随着自己的男人。

而现在不一样了,男人能赚钱,女人也能赚钱,甚至有些女人赚的比男人还多。在一个家庭里,要是两个人都强,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就没有谁愿意听从谁的,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男人觉得自己的地位得不到满足,女人觉得自己不该被压迫,双方持有的太多,婚姻就好像是一盘棋,一场博弈,失去了本该有的幸福!

三、三观不合,无法心灵沟通

我们经常说三观不合,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三观,小小科普一下,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三观是我们的教育程度和成长经历所决定的,世界上没有相同了两片树叶,所以说真正三观相符的人是没有的。那为什么婚姻中很多都说两个人三观不合,无法继续下去了。

我个人觉得,只要两个人的三观相差不是太远,就是可以幸福生活的。那些三观相差太远的人,是没有办法相处的。比如一起去看海,女人说多美的大海啊,而男人却来了一句这海里淹死过很多人。你说,这样的两个人怎么能相处,怎么能得到幸福的婚姻。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后都不幸福?

1.没有深层的情感交流。我是否尊重并且敬仰这个人,是否相信这个人,你呆在TA身边是否有安全感?
2.因催促而结婚。女性到了25岁,便有人催促你结婚生子。很多人着急脱单。没考虑过到底适不适合?就如同完成任务,草率地完成结婚了。
3.我们不了解他人。我们需要了解我们与这个人结婚的内心是怎么想的?需要了解对方如何看待权威、性、金钱、孩子、衰老、忠诚等等的一些观点,以及是态度。然而这些不是在一两次就能够了解得到的。缺少这些了解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方外在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所误导。
4.我们不习惯快乐。我们相信能在爱情中找到快乐。但其实我们真正想要的是熟悉感。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的人拥有的爱。常伴随其他黑暗面。被控制感觉羞辱、被抛弃、被责骂、简而言之,充满煎熬。那种煎熬仍然是我们持续在追求的。这解释了,为何我们会拒绝一些成熟,可靠的对象。单身真的太糟糕了。你必须平静地忍受无事可做的周末。没有性生活,难怪许多人会闭一只眼睁一只眼。
5.太过相信直觉。我们有了浪漫派的婚姻。完全关乎你的感觉,不必想太多,最后决定结婚。会瞬间觉得让人不太浪漫。最浪漫的事一定是突然求婚。是熟悉对方,相信自己的直接,婚姻本身是个明智的想法。
6.我们未曾好好学会爱,我们没有了解婚姻失败的原因之前。我们就踏入了婚姻。我们以为那只是他们的愚蠢。而我们跟他们完全不同。
7.想保持这段爱情。你结婚是为了让这些美好的感觉永恒。但这些都会消失。而真正永恒的只有你的伴侣。

结婚后,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幸福感呢?

结婚后,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幸福感呢?

幸福是欲望的满足,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而产生的喜悦情绪。所以无论结婚与否,都有人感到幸福或不幸福,毕竟实现自我价值是不容易的事情,单身有单身的烦恼,结婚有结婚的烦恼,不幸福也是有原因的。

一、聚少离多,农耕时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春种秋收,大家工作方式单一,收入相差无几,虽然不甚富裕,简简单单还能过得去,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三百六十行,社会分工越开越精细,就造成大量的人口频繁流动,工作调动,出差外派,许多夫妻之间聚少离多。说是两情若要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果夫妻不能朝夕相处,聚少离多,那么长长久久还真的很难。

聚少离多的夫妻,大都是不幸福的,距离远了,情也生疏了,不紧夫妻关系淡了,和孩子的感情也淡了。

二、贫贱夫妻百事哀,普通人的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来自贫富差距,这种来自落差感的不幸福很难改变,现在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了古代大户人家的生活标准,但现在普通家庭的幸福感却没有以前大户人家的强烈,参考对象变了,幸福的指数也变了。你一直月薪三千,这婚姻是走不下去了。

现在很多农民都放弃了老家的二层小楼,跑到小县城去买房了,那些留在老家的人,住着乡村大别墅,看着乡村一天天凋敝,看着人一波一波的远去,乡村的风景都显得不优美了,山不是当年的山,水不是当年的水。你不去小县城买房,老伴都不想陪伴了。

三、三观越来越不合拍,结婚生子,每天忙忙碌碌倒还好,如果一方因为某种机遇,收入倍增,关系就没有那么融洽了,觉得收入低的一方拖了后腿,然后消费习惯也变了,思维方式差异也大了,男的收入高还好,要是女的收入是男人的三倍,这婚姻幸福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一般低收入的人最喜欢谈论道德情感,这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没有钱没有存在感,只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口诛笔伐。在任何环境,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只需要听他说话就可以了,满嘴仁义道德,大概率是个干什么都不成的人。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结婚了却感觉不幸福?原因是什么呢?

这种情况表明是两人,缘分已尽,没有感情,才能不幸福的, 是流氓走在一起,无论怎样说 早已走到一起了,就不要多想,看见小孩份上,或是继续走下来。就拿着我较为吧,我和我的老公都是不幸福的。或是走下去了,有了孩子渐渐地都变为温馨的家。 虽然我不幸福,而我或是在意他们的。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完满的事儿? 人们在心愿并没有完成时,老爱期待完成前的幸福快乐和幸福,一但真真正正实现了,便会感觉平平常常,而憧憬更有刺激性的日常生活,

这就是人的本性,这就是缘故。因此,聪明人明确提出:"知足者常乐“,仅有知足了,才可以真真正正享受人生给大家产生的幸福快乐与幸福!如同现在没有谁的追求完美是吃饱饭、穿新衣服吧?可是三十年前呢?假如都以三十年前的规范,每个人非常幸福,可是大家觉得幸福吗?为何不幸福,由于那一个规范早已实现了,早已满足不了你的满足感了。

在寻找归属于自己的另一半时,我们就是在寻找信任感。如同小时候的爸爸妈妈达到他们的要求一样。大家惦记着,自己的另一半一定都是会满足我的要求的。在我们不开心时,另一方会哄自己开心;当自己失望时,另一方会安慰自己。这就是我们心里的要求。除开信任感的要求外,人们还会继续从另一半身上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虽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向别人证实“自身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我还在你这里是特殊的。

也许并没有结婚对象,是想象不到,婆媳之间是是不是很难弄的。许多女性在结婚之前,也发现了跟未来婆婆中间,有许许多多的不对付,可却纯粹的认为,结婚了以后,认真去待家婆,总是能换得家婆的好。结婚之后结果发现,这只是白日做梦。家婆终归并不是妈妈,相互之间的分歧,根本就并不是你对她好就可处理的。再加上许多男生都是会立在自身妈那里,让女性拥有太多的憋屈,真的不清楚要如何是好。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后都不幸福?

1.没有深层的情感交流。我是否尊重并且敬仰这个人,是否相信这个人,你呆在TA身边是否有安全感?
2.因催促而结婚。女性到了25岁,便有人催促你结婚生子。很多人着急脱单。没考虑过到底适不适合?就如同完成任务,草率地完成结婚了。
3.我们不了解他人。我们需要了解我们与这个人结婚的内心是怎么想的?需要了解对方如何看待权威、性、金钱、孩子、衰老、忠诚等等的一些观点,以及是态度。然而这些不是在一两次就能够了解得到的。缺少这些了解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方外在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所误导。
4.我们不习惯快乐。我们相信能在爱情中找到快乐。但其实我们真正想要的是熟悉感。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的人拥有的爱。常伴随其他黑暗面。被控制感觉羞辱、被抛弃、被责骂、简而言之,充满煎熬。那种煎熬仍然是我们持续在追求的。这解释了,为何我们会拒绝一些成熟,可靠的对象。单身真的太糟糕了。你必须平静地忍受无事可做的周末。没有性生活,难怪许多人会闭一只眼睁一只眼。
5.太过相信直觉。我们有了浪漫派的婚姻。完全关乎你的感觉,不必想太多,最后决定结婚。会瞬间觉得让人不太浪漫。最浪漫的事一定是突然求婚。是熟悉对方,相信自己的直接,婚姻本身是个明智的想法。
6.我们未曾好好学会爱,我们没有了解婚姻失败的原因之前。我们就踏入了婚姻。我们以为那只是他们的愚蠢。而我们跟他们完全不同。
7.想保持这段爱情。你结婚是为了让这些美好的感觉永恒。但这些都会消失。而真正永恒的只有你的伴侣。

为什么有的人结婚后不幸福?

这个可能和婚姻恐惧症有关。
第一,不良体验在作祟
人们在结婚之前不可能只有一段感情,每一段感情也不可能是很顺利的。当我们在感情中经历挫折的时候,我们就会体验到一些不良体验,这些不良体验会影响我们对婚姻的看法:我们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美好的感情。
不良体验的深度不同,对我们的影响也就不同。如果是轻微的不良体验,可能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深一点,就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再深些,就和我们的整个人生幸福挂钩了,就是我这辈子可能不再结婚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过去没有经历过情感创伤,但也害怕结婚,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不良体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另一个就是替身经历,即从外界获取经验,从而进行体验。比如说爸爸妈妈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吵架,好像俩人从来不相爱,是仇人似的!这些虽然不是亲身经历的,但是我却真真实实体验到了。
总之,不良体验有没有亲身经历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体验到。我们通过体验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从而形成我们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不想结婚的人可能就存在不良体验的情感创伤,对婚姻存在恐惧感。
第二个,婚姻合作能力弱
婚姻其实就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分为经济合作、社会合作和心理合作。
经济合作:大家一起赚钱,一起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社会合作:繁衍是人类的一大问题,我们只有通过结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你是一个年龄很大的人,别人看到你还没有结婚,就会觉得你很不正常,别人对你的看法就是社会的评价,不管你有没有疾病,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心理困惑,只要你还没结婚,你就是不正常的。作为社会人,我们逃脱不了别人的评头论足,我们只有通过找人结婚,才能消除别人对我们的不好言论。
心理合作:我们需要跟他人建立一种依恋的关系,需要在关系中确认自己是不是有价值的,老公的一句”老婆,你真漂亮“,这比老婆在镜子前确认更有效。 你自己确认自己一千遍,有时候不见得有你在乎的人确认一遍来得效果好。我们在心理上的自我认同和安全感
需要在重要他人互动当中、结合当中、相处当中去获取。虽然我们的亲密关系不是长期的,但是婚姻是长期的,所以一旦我和他走进了婚姻,这说明什么?我有一个心理上的保障,不论什么时候我内心孤独了,我内心恐惧了,我内心焦虑了,都有人在我身边,那么就满足了这种心理上的一个需要。
在婚姻中,不管是经济合作、社会合作还是心理合作,合作都是双向的,都是平等的。比如老公问老婆:“ 我今天穿这件衣服好不好?”老婆说:“很好”,老公心里就满足了。等到老婆问“老公,我今天这个打扮好不好看?”老公一脸嫌弃“难看死了,赶紧脱掉。”老婆是鼓励老公、认同老公的,但老公是否定老婆的,时间长了,老公和老婆还能合作吗?肯定不合作了。同样的经济合作也是,长期都是他挣钱回家,你挣钱自己花,你觉得时间长了他会跟你合作吗?肯定不会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合作,合作都是平等的,合作都是双向的。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人们的合作能力是不对等的,有人合作的能力很强,有人合作能力弱,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合作能力。婚姻关系中的合作能力是需要强密度、深层次和高要求的,对于一些合作能力比较弱的人来说,婚姻是一种危险的关系,是一种很难维持的关系。
其实在合作能力背后,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相关的。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健康
的标准,就是能动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不管把你扔在何处,你都可以快速的适应。很多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面,适应能力很差,实际上在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发育不良的患儿,为什么这样讲呢?你看今天的很多独生子女的小孩,他其实一开始就没有被教育好怎么跟别人相处。
合作能力丧失了的人,其实不是不想结婚,是结不了婚。当然他也知道他和别人是很难相处的,所以干脆就不合作了,变成了单身主义。
第三,对方陪伴时间少
婚姻是需要经济合作的,既然谈到合作,就需要平等,就不能让人觉得吃亏。过去两人人在一起时,这种经济账是很容易算的,你负责挣钱,我负责花钱,利用你挣的钱来经营家庭和抚养小孩。但现在大家都会赚钱了,已经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钱来抚养家庭了,她已经不缺经济账,她需要的是你有时间陪他。
湖南卫视
播出的《爸爸去哪儿》
,爸爸没时间陪孩子,爸爸已经找不到了。对于女性来说,老公找不到了,没有时间陪我。如果我活80岁的话,真正属于我的时间也就是20多年的时光,这20多年的时光,我要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要跟我心爱的人在一起,但是这个时间帐是很难算清的。
有这么一个人,钱,我不需要他挣,我需要关心的时候,他又不在,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既然这样的话,那我还不如不结婚。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